首页 > 钓鱼用品 > 鱼饵

愈演愈烈的小升初,孩子人生第一次抉择,家长如何才能正确应对?

鱼饵钓友圈2023-08-02 06:22:14A+A-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像中国这样,小学阶段就展开如此惨烈的斗争,并不多见。

“小升初”,一个极具中国教育特色的的专有名词。

一所小学校门口,一群二年级家长在热烈地讨论自己学校六年级里被民办初中提前签约的孩子。

“你知道吗?我们学校六年级的XXX已经被“JL”提前录取了,过几天摇号也就走个形式而已。”

“是的,听说三班的XX也被WL签掉了。”

这些年,关于小升初的焦虑,已经提前到了小低年级。

愈演愈烈的小升初

小学阶段各种奥数竞赛、学科竞赛被禁了,中考分配名额向公办初中倾斜了,坑班被关停了……各种官宣直指小升初择校热。

2019年,官方利剑出鞘,似乎卯足了劲儿要把2019小升初择校热降下来。真的降温了吗?

从去年底开始,身边的小六生每个周末几乎都在各培训机构赶考。家长忙着在各个小升初群潜水,唯恐错过任何风吹草动的信息。

教育部三令五申的“减负”文件下,小升初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却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

整个四月,小六生的家长微信里被各种密考信息淹没。

热门民办初中的游园活动摩肩接踵,人满为患。

家长、学生、学校、培训机构、甚至黄牛等等,纷纷登场,倾情奉献一场精彩百出、珠玉纷呈的大戏。 

愈演愈烈的另一个趋势是:家长对小升初焦虑时间轴的前移。

以前,大部分家长从小学五年级才开始考虑孩子小升初的问题。现在呢,一年级就开始焦虑小升初的家长大有人在。低年级开始学奥数,甚至一奥、二奥的大有人在。

一位公办小学二年级的爸爸说:“小学上的公办,看到杭州目前公办初中的重高升学率和民办初中差距拉那么大,初中肯定要让孩子读民办。现在早点让孩子适应小升初的节奏,总比到时候临时抱佛脚好。”

此外,前几年二胎政策的推行也成为小升初时间轴前移的导火索:

很多小低年级的孩子是二胎,他们的哥哥姐姐刚刚经历了残酷的小升初拼杀,妈妈们自然不会再让老二再次步入届时措手不及的后尘。

所以,奥数早早学起来,试题早早刷起来。

当下这势态,进入名校的门槛连年水涨船高,在大环境下,没得选,要么是放弃这些名校,要么是埋头跟上。等到老二上初中时。小升初竞争只会愈发激烈。

小升初,孩子的劫难

什么是小升初?小升初的代名词就是:大量的课外刷题,大量的超前学习。

按照目前的民办初中录取标准。光靠学校那点课内成绩,根本不足以上岸。

来看看杭州某个小升初群里的家长对话:

小学就学初中的内容,这在冲民办的小学生中太常见了。提前学习就是为了参加民办初中的自主招生考试。

 “各学校对孩子成绩的要求越来越高,“超纲教学”也是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如果不报班不提前学,想要凭考试进民办初中是非常难的。”一位培训老师直接这样告诉家长。

于是,一年级学三年级的知识,三年级学五年级的内容,五年级学初中的课程……一个人的抢跑引发集体的狂奔!

关于小升初的血泪经验分享,之前也讲过不少:

没完没了的补课、没完没了的考试……

一个完整的周末?不存在的!每周能有半天的自由时间就算不错了。

广泛自由的阅读,不存在的!能读几本小升初必考四大名著就不错了。

发展兴趣爱好?到五六年级,什么都没时间发展了……

一个孩子的童年就在小升初的阴影笼罩下,埋没在题海试卷中……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有一段关于评论当前小升初的话振聋发聩:

以戕害小学生为代价的小升初竞争是天然不合理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并不存在小学阶段的激烈竞争。当我们完全罔顾孩子睡眠、游戏、交友、情感、体育等需要,视为与考试无关的浪费时,我们也许正在一步步地扼杀孩子,剥夺他们的幸福乃至生命!

——杨东平

小升初,家长的劫难

“一提小升初,一把辛酸泪”。多少家长一边骂着小升初,一边又不得不带着孩子奔波于各种考试之间。孩子考傻了,家长也考晕了。

按照中国义务教育政策与相关法律法规,小学升入初中就读是不需要升学考试的。

但自从取消了小升初统考,各种推优,共建,条子,点召,奥数,特长……萌生了多少寻租空间,让多少普通人家长望而却步。超过一半的孩子都是通过各种不透明的渠道升学的。民办初中和部分公办重点初中变着花样举行各种选拔小学生。

对于家长来说,送孩子上辅导班,四处奔波参加考试不是最累的。最让家长疲惫不堪的是,你都不知道这样的奔波、培训、考试,到底有没有用!因为,所有的小升初考试,在明面上,都是被官方禁止的!

小升初的家长,就像地下党一样,混迹于各个论坛、微信群、qq群,四处搜寻可能有用的秘密信息,参悟着各种天书一样的“小升初暗语”

这根本就是一场游击战!

家长和机构、和民办初中之间玩的根本就是一场无间道游戏!在教育公平的遮羞布下,硬生生地把每个小学生家长变成了间谍和密探……

相对高考、中考考生家长来说,小升初考生家长最苦逼的就是:录取不透明!学什么?考什么?怎么考?怎么录取?根本是一笔糊涂账!

有家长记录孩子小升初的帖子中,纷纷用了:“疯狂”!“生死疲劳”!这样的字眼来形容不堪回首的经历。

这难道不是一场劫难?

小升初,教育的劫难

有人在论坛上发了控诉小升初的帖子,细数了小升初“六宗罪”:学校择优,苦了家长, 毁了孩子,肥了培训机构,获利的是学校。

当孩子从小学起就大量的时间都用在死磕应试任务上,并没有真正的科学成长:没有广泛的课外阅读,没有好好锻炼身体,没有学着做家务,没有任何社会实践,没有快乐的玩耍时间,没有好好休息,没有发展自己的兴趣等等。

这难道不是教育的劫难?

许多家长被这一思维裹挟:不上培训机构——学不好奥数——上不了好初中——上不了好高中、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这辈子就完了……

而北京大学心理医生徐凯文教授给了这样的神逻辑一记响亮的耳光!

徐教授研究发现:

整个国家的自杀率在大幅度下降,只有中小学生的自杀率在上升。

身经百战进入北京大学的一年级新生中,30.4%的学生厌恶学习,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现在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活下去而已。

有个高考状元说,19年来他从没有为自己活过,也从来没有活过,所以会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生命。

这样的生命,是何其脆弱!这样的教育,是何其的悲哀!

关于小升初的神逻辑

更多家长认为,拼名校,就是要给孩子拼个伙伴。谁愿意自己的孩子和“差生”在一起度过初中三年呢?就算我的孩子不那么优秀,送进优等生云集的学校,他自然就会优秀啊!

这,又是一个神逻辑!

一位从教30年的教师朋友刘发建老师这样评价这个神逻辑:

“不要以为自己的孩子进入了名校,混在一帮优秀的孩子当中,就孩子自然会优秀。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任何一所名校能把一只狼群里的小羊培养成一匹胜利的狼。”

“如果哪一个名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的学生,并能够总结出,学校培养优秀学生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1、2、3、4……条,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可以普天之下推广,那么说明他们是真正有教育研究。

纵观70年过去了,遍天下的名校,像星星一样都数不过来,没有一所名校能够把自己学校培养优秀学生的符合教育规律的探索,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家长们要认清的一个事实是:名校,之所以是名校,是因为有一批牛娃成就了他。而不是名校成就了牛娃。名校应该感谢牛娃和他们的家长!

PISA2006的研究报告、以及原台湾宜兰高中校长(后宜兰县教育处长)吴清庸的研究结论,论证了学生过早分层会产生两个后果:

1、加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业成就的影响;

2、学生整体的学业水平会降低。

因为好学生与中等生在一起,环境的高期望激励,会使好学生表现更好,同时带动中等学生进步;而在优秀学生扎堆的环境中,只有前5%-10%的学生能够继续保持优秀,竞争失败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落差会使得一部分优生的学业表现甚至不如待在普通中学。

小升初,是当代中国孩子童年的阴影,一头戕害小学生的怪兽。

教育并不是不能分层,差异化教育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当下小升初这种吃相难看的疯狂掐尖,人为制造民办和公办教育的撕裂,逼得原本应该阅读和运动的小学生过早地在变态的应试跑道上搏命狂奔,这,就是教育的劫难。

但是,作为家长,我们是否要把这场教育弱肉强食的劫难变成自家孩子的劫难?

杨东平说:“在牺牲和剥夺小学生的健康、娱乐、生存和发展权上,地方有关部门、机构、学校和家长的价值观是高度一致的。

他们以教育质量、市场需求和爱的名义!把孩子裹挟进那个你死我活的竞争洪流中。

但是,别人可以不爱、不心疼我们的孩子,难道爸爸妈妈自己不心疼吗?当孩子被裹挟进这场劫难的时候,能守护他们的最后一道防线,只剩下父母了。

来源 | 快微课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趣钓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相关内容

模板文件不存在: ./template/plugins/comment/pc/index.htm

Copyright © 2012-2024 趣钓网 版权所有

钓鱼比赛视频 | 高手钓鱼视频 | 海钓视频 | 台钓视频 | XML地图 | HTML地图

qrcode
返回顶部
X趣钓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