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钓鱼技巧 > 海钓技巧

到安徽宿州参加首届祭闵子骞大典

海钓技巧钓友圈2023-09-18 12:44:52A+A-

首届祭祀孔子弟子闵子骞大典于330日在安徽省宿州市曹村镇闵祠村闵子祠内举行,我应邀出席这次祭祀活动。29日中午,我和高运祥、刘贵董一行到达徐州东站,活动主办方派车来接我们,随车来的还武新坦先生。武先生是著名作家,我2012年第一次走孔子路来到曹村,就曾去拜访过他,送给我一本他的力作《孝圣闵子骞》。这次又见面,感到无比亲切。经一个多小时的行程,到达曹村镇一个叫尚客优的旅店,我和武先生住8405房间。住下后,武先生送了我三本书:一本《闵子世谱》,是明代的,很有价值。一本《孝圣闵子骞》,这是再版本,里面放上了2012年那次我们的合影。我也送他了三本书:《孔子周游地域影像志》《跟着孔子去游学展览专刊》《跟着孔子去游学·曲阜七日》。

来之前,我就跟活动负责人闵凡保说,我这次来想去解集乡看子贡山,他说我给你安排。来之前他告诉我,行程已安排好,由武先生陪同。吃完午饭,在武先生陪同下,我们一行前往解集乡。此前武先生已与解集乡副乡长史云峰取得联系,他在乡政府等我们。很快我们就到了乡政府,见到了史云峰。因为他是一位文化爱好者,对解集乡厚重的历史文化兴趣十足,所以一见面就淘淘不绝地讲起了该乡的文化,并表示对我们的到来非常高兴,希望能把这里的文化好好宣传一下。还给我们翻看了几本与解集有关的图书。他主动提出带我们去看与子贡有关的几个地方。

解集乡政府

渔台小学

我们到的第一个地方是鲁吴会盟台。解集乡南有条拖尾河,河边有座土台,那就鲁吴两国会盟的地方。现在台下有座小学,名字叫渔台小学。我们到的时候,学生们刚下课,都在院子里玩。学校看门的老王为我们打开学校大门,他领着我们走到教室的中间,沿台阶上行,来到台子上面,看到里面是个废弃的校舍。老王告诉我们,这就是原来的渔台中学。中学之前是一座寺庙,名字叫渔台寺,始建年代不详,院里有一通康熙年间立的《渔台寺施地代粮岳世碑》,原碑已被保护起来,这是复制的。老王领我们到一个花坛前,指着一个洞说,这就是盗墓贼的盗洞,因发现的早,没有挖出东西就跑了。后来中学合并,这里变成了小学。前些年小学搬到了下面,这里便空闲起来。

渔台的名称,还跟一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姜子牙有关。相传他曾在拖尾河上钓鱼,后人为纪念此事,便把他钓鱼的地方取名为渔台,附近的村子也因而取名渔台村,接下来的渔台寺、渔台中学、渔台小学,都由此而来。

我们从渔台小学出来,由西往北绕台一周,发现这个台子好大。经查资料得知,这座台子东西长约90米,南北宽约80米,高4.5米,面积7200平方米。台子的东边立着一通碑,上面写着“子贡山鲁吴会盟台”。两侧有副对联:“鲁囯会盟结好留圣地;子贡斡旋佳话传千秋。”里边还有一段小字:“鲁吴因杀戳战马引战火将燃,夫哀得子贡谋略设土台结盟。”为端木子贡七十八代孙端木礼红出资建立。

鲁吴会盟台

这一带,曾是鲁国和吴国交界的地方。相传有一天,鲁国的军马跑到了吴国的边境村庄夏路吴庄,吴国的守兵将马捉住,二话没说,就把马宰杀吃了。鲁国得知这一情况后,十分生气,便带兵来到吴国边境,想要讨个说法。吴国也不示弱,也带兵前来,与之对峙,战争一触即发。子贡见此情景,感到问题严重,若动兵戈,必定伤及无辜,主张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他们便在姜子牙钓鱼的地方筑起了高台,在台上举行会盟。子贡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吴国,将夏路吴庄割让给了鲁国作为赔偿,争端得以平息。此庄归鲁后,改名为“夏鲁吴村”,一直沿用至今。

从会盟台这个地方往南走约5里远,有一座红色建筑,那就是鲁营小学。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跟鲁国有关。在学校外墙角处,立有一通碑,上面写着“鲁营故地”。两侧也有一副对联:“胜迹漫游鲁军营;虎山重睹会盟台。”下面还有一段关于“鲁营”的介绍文字:“鲁营为春秋时鲁国的军队安营地,在‘鲁吴会盟台’南五里。地势险要,前面左有虎头山,右有马头山,后有奶奶山和蔡子湖,可攻可守。历经两千五百多年星移斗转,朝代更迭,今地名仍为鲁营集。”史乡长指着学校西边那片山坡说,那就应该是鲁兵驻扎的地方。你看那山石,不像是天然的,是经过人工修理过的。再往南还有吴国驻军的鸡山,今名刁山。山下有吴王城,明天启年间空城仍在。后有人为纪念吴王在这里垦荒种田,筑城守边,曾建吴王夫差庙,今已不存。因在另一个乡,距离有点远,我们这次没去看。

 鲁营故地

我们离开鲁营村东行,路过一个村子,史乡长说这就是夏鲁吴村。我想找个村庄的标志拍张照,没有找到。、

夏鲁吴村

在夏鲁吴庄北面的那座山,就叫“子贡山”。相传子贡处理完鲁吴争端之后,因喜爱这里的风景,便住了好长一段时间。相传有一天,子贡把书放在一块大石上晾晒,自己到树下乘凉。忽然一阵急雨飘然而至,子贡赶紧用自己的身体把书护住。后人为纪念此事,便将此山命名为子贡山,将子贡晒书的那块石,取名为晒书台。再后来,人们在山下建了座子贡庙,人们围庙而居,形成了一个村落,便取名为贡山村,今名贡山集。清周承缙有《题子贡山》诗:

山以名贤著,秋来叠翠深。

数年劳梦想,落日自登临。

月送孤雁影,风声老树音。

悠悠尘外境,谁识晒书心。

子贡山 

在子贡山以东,还有一座子张山。相传孔子弟子子张曾在这里讲学,便有了子张山的名字,汉朝时曾在山的南麓建子张庙,香火很盛,毁于民国年间,据说遗址还在。在庙周围形成了一个集市,被取名为张山集,一直沿用至今。我们想去看看,他们说那里什么都没有,所以就没去。

第二天小苏开车,把我们拉到闵祠村,参加祭闵子骞大典。206国道从村中通过,路东一面墙上写着“闵子骞故里”五个大字,十分醒目。旁边还有一个好大的“孝”字。路西还有一通安徽省政府立的文物保护碑,上面写着“闵子骞祠及墓”等字,碑阴为简介。有一条向西通往闵子骞祠墓的村中小路,名字叫“闵骞路”。从这条路向西走不远,就到了闵子骞墓,是一个很大的封土堆,有围栏拦着。我们到的时候门打开了,我们走到墓的上面,看到一株十分巨大的梨树正在盛开,雪白的一片。墓后还有两座小墓,埋葬的是闵子骞的弟弟闵蒙和闵革。以前闵子墓上遍植松树,“闵墓松风”为宿州古八景之一。

闵子骞故里

路南是闵子祠。该祠坐北朝南,共有三进院落,正门向南开。门外有一口泉眼,泉水十分清澈,现在人们还在使用。相传这就是闵子骞一家饮水的地方,所以称“孝泉”。祠的大门为三开间硬山式建筑,门楣上挂着“闵子祠”牌匾。进院后的第一座和第二座大殿没有什么内容,在第二进院落有一株高大的柏树,相传千年以上。最后一座大殿里供奉着闵子骞像,两侧塑有站班。我走孔子路看到过多座闵子祠,这座是规模最大的。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闵祠八景:洗絮沟、芦花湖、洗砚池、晒书台、骞山、两子山、铁板桥、石羊湖。

明代兵部尚书李化龙路过闵祠,曾赋诗一首:

闵子祠堂官道西,芦花遍地草萋萋。

阶前几棵常青树,不是慈鸟不敢栖。

清代诗人孙玫,也有写闵祠的诗:

几个慈乌噪墓林,苔封残碣飞白云。

芦花莫漫轻题句,恐佛当年孝子心。

林木冈峦信可游,如何却步意悠悠。

只缘当日辞官去,留得芦花一片秋。

今天的闵子祠,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大门前支起了彩虹门,从大门一直到第三座大殿,都铺上了红地毯。在第三座大殿上拉起了横幅,上书“纪念闵子骞诞辰2555周年家祭大典”。

大典开始,参加祭祀活动的人们在大门外集合,三人一排,依次走进祠内,我和中华全国闵氏宗亲联谊会会长闵春光等三人站在第一排。大典由闵凡保主持,闵凯宣读祭文。祭文由武新坦先生撰写,全文如下:

公元2019330日,岁次己亥年二月二十四日,维纪念先贤闵子骞诞辰2555周年,全国孝贤文化研究专家代表、中华全国闵氏宗亲代表,齐聚宿州闵子祠,谨备时蔬玄酒、雅乐升舞,恭奠于闵子祠、墓阶下,肃拜追远,上达闵子。

辞曰:

古邑埇桥,人杰地灵。平畴沃野,臥虎藏龙。

陈吴揭竿,大泽启程。诗仙乐天,符离美名。

一代贤后,马氏秀英。古台遗址,古韵今风。

闵墓松风,宿州八景。闵子故里,先贤遗冢。

孝圣闵子,颜渊齐名。十哲之首,道冠天生。

鞭打芦花,世代称颂。曹溪一滴,信实昌明。

德行之科,康熙题名。躬行志孝,雍正赐成。

汴水涛涛,先祖笃圣。千古绝唱,言必有中。

斯文在兹,秉承遗风。五经博士,谱续芳灵。

誾誾名扬,孝哉祥呈。师从杏坛,流誉晚风。

孝义忠亲,日月同庆。华夏景仰,万世垂清。

德行治国,鸿业九鼎。恩泽海宇,歌舞升平。

埇桥名区,引领崛升,古城宿州,物阜民生。

盛世在即,民强国盛。百业兴旺,千贾争鸣。

力振经济,举翼鹏程。文明创建,九州复兴。

核心价值,众志成城。居思安危,纲纪严整。

俎豆奉进,事业永胜。追思闵子,后人供奉。

慎终追远,孝行永生。阐我雅风,四海永清。

协和万邦,闵旺家兴。梦圆中华,八方传承。

伏惟尚飨,祷祈英灵。

祭文读完后,由各方代表发言,也让我说几句话。我在发言中讲道:“站在这里,深深地感受到,闵子骞的后裔人丁兴旺,就像眼这株闵公孙树,枝繁叶茂。我认为,在孔子弟子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就是闵子骞,这源于他那动人心肺的孝。一部‘鞭打芦花’的故事,流传了几千年,感动了无数人。闵氏宗亲齐集这里,举行纪念闵子骞诞辰大典,意义重大。这正是孔老夫子所说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焉。’我希望闵氏宗亲在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的同时,还应加大力度对闵子骞思想精华进行深入研究,使之更加发扬光大。”发言结束后,各方代表分组进行祭拜。

我来的时候,曾把此行的事告诉了宿州的朋友刘强,他说要到曹村来跟我见面,也看看祭闵大典,并约好带我们去游皇藏峪,请我们在那里吃地锅鸡。在祭闵大典开始的时候,他们一行到达这里,待了一会儿他们就先行一步去皇藏峪,让我们活动结束后到袁合银饭店去找他们。我把皇藏峪的事跟武先生说了,他说让小苏送你们去,并说这台车是镇里安排专门为你们服务的。听了他的话,让我好受感动。

曹村离皇藏峪不是很远,大约半个小时就到了。一到景区,就看到有很多饭店,有的写着“土鸡”,有的写着“地锅鸡”,看来是这里的一大特色。很快我们就找到了袁合银,发现这家饭店在这一带门面最大。我们进到包房,刘强他们正在打扑克,还有几位刘强的朋友。收了扑克摊,菜很快就上来了,先尝一口地锅鸡,果然不错。最好吃的还是锅里的蘑菇,据他说都是山里产的,有的十分珍贵。我从锅里夹了一块姜,又放回去了,刘强又给我夹回来了,说你尝尝。还别说,一点不辣,还挺好吃。

饭后我们来到景区门口,看到一尊雕塑,一人骑在高头大马上,一手持马鞭,一手按剑柄,好不威风。马头上扬,作嘶鸣状。整个雕塑,栩栩如生。骑在马上的这个人就是刘邦,这个景区就跟他有关。下面有个牌子介绍说:“公元前205年,楚汉相争,刘邦、项羽大战彭城,刘邦大败,率残兵败将数人,逃到此处,躲过一劫。”因而有了“皇藏峪”的名称,意思是说,这里是皇帝刘邦躲藏的地方。景区的大门十分气派,为四柱三间三楼牌坊,坊额上书写着“皇藏峪”三个镏金大字。另一面写着“汉王流韵”。

刘邦像

刘强把景区领导介绍给我们,跟我说:“我们还有别的事,不进去了,跟他们走就行。”刘强走后,他的朋友把我们领进景区,找了两位漂亮的女孩给我们做导游。

走进景区大门,左手方向有个亭子,导游说,这个亭子叫锁龙亭,跟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相传朱元璋和军师刘伯温在这下棋,正下着的时候,懂风水的刘伯温发现周围的九道山梁蠢蠢欲动,向锁龙亭汇聚而来。他大叫一声:“不好!天下将有大乱!”朱元璋忙问:“乱从何来?”他说:“这九道山梁都有帝王之气,若不及时镇住,恐怕要有新的天子出现。”“那怎么办?”朱急不可奈地问。刘说:“只要在这建座桥,把龙脉锁住,就没事了。”他们不敢怠慢,马上动工,一年后桥梁建成,被取名为“锁龙桥”,旁边这座亭子,就自然是“锁龙亭”了。

锁龙亭和锁龙桥

在锁龙亭这个地方,我们坐上电瓶车,穿行在密林之中。很快车停在瑞云寺下,我们下了车,开始徒步上山。这座寺庙,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挂石壁上,仰望才能看到。来到寺前的广场上,看到山门还在很陡的十数级台阶之上,显得很高大。门楣上的“瑞云寺”三字,由由原来的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所题。两侧柱子上有对联一副:皇藏山林衣钵传灯明心显真如;峪寺峻岭菩提无树叶落总归根。”山门里面,就是一般寺庙都有的天王殿,正中端坐着弥勒菩萨,两侧是四大天王,背后是韦陀。

过天王殿,迎面就是大雄宝殿,殿门两侧的柱子上书有对联一副:“于一切法具足梵行犹满月得大自在;尽未来际普渡众生趣菩提齐聚西方。”殿内佛龛里端坐着佛祖释迦牟尼,上面悬有一匾,写的是“庄严无上菩提”。周遭是十八罗汉像。两侧的配殿,一为祖师殿,一为财神殿。院内还有一株参天的千年银杏树,树干很粗,枝繁叶茂。

再上行,就是最后一进院落方丈院,应该是僧人休息的地方。迎面是一溜平房,两侧各有一座二层小楼,在一个角落里,立着几通石碑。值得注意的是院里的几株树,其中两棵是桂树,一名金桂,一名银桂,合称姊妹树。还有一株腊梅,也很高大。另一侧有一株千年以上的银杏树,又生出一大一小两棵小树。当地给这三株银杏树取名“三世同堂”、“携子抱孙”,中间的是爷爷,右边笔直的是父亲,右边弯曲的孙子。孙子喜欢拈花惹草,伸向前方由美女化身的桂树和腊梅。父亲想管教,怎奈爷爷横在中间,对孙子百般呵护,父亲束手无策。听着这硬生生编出来的故事,倒也有趣,可消除旅途中的疲劳。

瑞云寺

瑞云寺中的这个“云”字,还隐藏着一个故事。说刘邦隐藏于此,十分隐蔽,秦兵多次进山围捕,都一无所获。可突然有一天,刘邦的夫人吕雉竟然出现在面前,这让他大吃一惊,忙询问原由。吕雉说:“你的头上总飘着一团五彩云气,只要奔着运气去找,十拿十稳。”这还真不是瞎掰,《史记·高祖本纪》就有记载:“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气云,故从往常得季。’”为此事,后人便将此寺取名为“瑞云寺”了。

从瑞云寺后门出来,就是穿行在树丛的栈道,一直通到山顶。沿栈道上行不远,就到了刘邦躲藏的山洞,因是皇帝躲藏的地方,因此被称之为“皇藏洞”。路边有个介绍皇藏洞的牌子,上面说刘邦曾两次躲藏于此,一次是在公元前210年,为躲避秦始皇东巡而藏于此,从这走出去后,建立起了第一支自己的武装;第二次是在公元前205年,刘邦与项羽在徐州大战,兵败后躲在这里,出去后便打下了大汉江山。景区门前的那个简介上,只说了第二次,没说第一次。在左手方向的石壁上,写着“洞天”两个大字,那个地方就同刘邦隐藏的皇藏洞,有台阶可通到洞内。走到半路,有块巨石堵在那里,上面写着“飞来石”三字。相传刘邦一行藏到洞里,可洞口敞开,很不隐蔽,来人后一眼就能看到。刘邦就顺口就说了一句:“要是有块石头堵在洞口就好了。”话音刚落,真就有一块石头堵在了这里,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那块飞来石。人们只有猫着腰,才能从石下通过。从飞来石那上来,就可看到一个宽敞的山洞,靠右边有两个武士,后面站着一个人,那就是刘邦。

导游送我们到皇藏洞这,说她们导游的任务完成了,上边还有一些景点,想去可以上去看,不想去从这下去也行。既然来了,就要看全面一点。从皇藏洞出来,我们就沿着栈道上行,走到最高处,看到一座高楼,有五层楼那么高。据说刚建成,具体干什么用,都说不知道。在这个楼前有个观景平台,靠悬崖边上建了座玻璃桥。走在桥上,看着下面的悬崖,心里还真的有几分胆寒。在玻璃桥不远处,还有玻璃滑道,再远处有座彩虹桥。我们没有走彩虹桥,又回到玻璃滑道那,顺着台阶往下走。

下行走得很快,从瑞云寺再往下,看到了一座亭子,从亭子里看过去,在对面的石头上刻着“拔剑泉”三字,这也有个故事。相传刘邦带兵来到此处,人渴马乏,找不到水,一怒之下,拔出剑来就向石壁刺去,这一刺不要紧,还真就把水刺出来了。泉还在,但被铁棍拦着,喝不到里面的水。因为此事,后人便管它叫“拔剑泉”,泉边有塑一尊刘邦像。

拔剑泉

再往下走,看到在一块石头上刻着“马趴泉”三字,旁边还有一个拴马石。前面说的那个拔剑泉,虽然流出水来,但流量还小,只够人喝,没有马喝。奈不住干渴的马就用蹄子在地上刨了起来。这一趴不要紧,还真就趴出水来。从那里流出的水,形成了一条小溪,向下方流去。

马扒泉

回到景区门口,已经是17:30多了,小苏开车在门口等我们。上车后,直奔徐州东,乘7:20的高铁,经半个多小时的行程回到曲阜。然后高总开车,送我们回王庄。结束了这次的安徽之行。

景区由两部分组成,即:皇藏峪和天门寺。我2012年第一次走孔子路,就曾到过天门寺那个景区。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曾到天门山游历,在山上留下了许多遗迹,我曾写过文章。那时就知道刘邦躲藏的皇藏峪,因时间关系没胡来看,今天刘强给补上了这一课。

201952日第一稿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趣钓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相关内容

模板文件不存在: ./template/plugins/comment/pc/index.htm

Copyright © 2012-2024 趣钓网 版权所有

钓鱼比赛视频 | 高手钓鱼视频 | 海钓视频 | 台钓视频 | XML地图 | HTML地图

qrcode
返回顶部
X趣钓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